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更多能工巧匠展露才华

海盐夯基筑台锻造“盐邑匠才”队伍

  ■全媒体记者 钮宇婷 沈哲韬

  通讯员 周峰

  今年“新春第一会”上,浙江提出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其中,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是“三支队伍”中的基础与支撑,关系着“三支队伍”的底色,也关系着“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今年以来,海盐多措并举积极培育“盐邑匠才”队伍,努力打造一支高素养劳动者大军。

  日前,海盐县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竞赛和制图员职业技能竞赛分别在平湖市中等专业学校和海盐县理工学校展开。两场职业技能竞赛共吸引全县160位选手参与,创下了2024年技能竞赛报名人数之最。现场,选手们熟练操作专业软件,行云流水般答题,充分展示了海盐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强劲实力。

  与此同时,海盐技能等级企业自主评价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仅周末两天时间,就有七丰精工等4家企业,完成了车工(数控车工)、冲压工和金属挤压工(有色挤压工)的高级工自主评价;正值毕业季的中职学生也正迎来铣工(数控铣工)和车工(数控车工)中级工评价考核的检验。

  (一)

  区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当前,海盐正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时期。只有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养劳动者大军,才能在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优势。

  在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恒锋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一支技艺精湛、充满激情的“匠心利刃”技术工人团队逐渐壮大。该公司与浙江大学、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联合培养技能人才,鼓励开展全员技能培训、技能比武,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火花。同时率先开展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构建“以技提薪”激励机制……目前,恒锋工具的技能人才占比已经达到83%,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更是高达53%,成为国内刃量具行业自主发展的标杆企业之一。

  向“新”而行,向“新”而兴。在海盐,一项项新技术、一个个新项目的兴起成形,人才始终是最活跃的因素,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主力军。

  作为生产汽车开关与电子零部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浙江上开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深知高技能人才在关键技术攻坚和驱动创新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近年来先后与浙江工业大学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成立研发技术中心,加大科研攻关、技术创新力度,目前企业技能人才占比60%,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52%,被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推动人才培养从“被动应对产业需求”向“积极引导产业变革”,近年来,海盐技能型企业已从“一枝独秀”发展到“满园花开”,预计到2024年底,全县将建成20家技能型企业,到2027年底,将增加至100家技能型企业。

  (二)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紧紧依靠高素养劳动者。

  工匠的一句点拨,或许就能帮助企业攻克生产难题。在今年全省“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劳模先进大会暨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推进会上,来自海盐的浙江华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厂长吴细南,荣获“浙江省劳动模范”殊荣。

  2012年,吴细南通过工艺优化,实现高铁用隔音声屏障的稳定量产,打破了该产品的国外技术垄断。2017年,华帅特年产1.5万吨城市轨道交通PMMA隔音屏障专用板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吴细南主导的新建车间单线产能比已有车间提升1.5倍。为提升产线质量,吴细南梳理了亚克力生产的1965个关键工艺节点,设计融入了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了“自动化车间”的评审。他还对亚克力进行功能化设计,产品成功应用于航母建造和航空等领域。

  在海盐,吴细南并非个例。为了培育更多“土生土长”、贴合本地产业需求的人才,今年5月,海盐实施“盐邑匠才·提技共富”三年建设行动(2024-2027),构建技能培育、技能创富和技能生态三大体系,加快构建技能人才方阵,助力更多劳动者由“工”变“匠”。

  截至目前,海盐技能人才总量达94496人,占从业人员的32.4%,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高达44.1%,获评中华技能大奖3人(全省仅5名)、全国技术能手22人、浙江大工匠1人、长三角大工匠1人(嘉兴市唯一)。

  蓄好技能人才“活水”,澎湃高质量发展动能。“盐邑匠才”队伍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海

  下转2版  上接1版

  盐厚植技能人才成长沃土、打造技能人才发展最优生态的努力和初心。

  (三)

  一个城市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乃至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离不开一支技艺精湛、工匠辈出的高素养劳动者队伍。让他们可以各尽其才、大显身手,在锻炼中得到提升,在长本领、涨工资中走向更大天地。对此,海盐已有思路与方向,探索和实践。

  眼下,海盐正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同频共振”,围绕“3+3”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大对雄鹰、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等重点企业技能人才培育支持力度。

  据统计,今年海盐已开展技能培训450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108人。布局特色产业技能生态圈,组建核电关联产业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培育联盟,推动核电产业学院实体化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为凸显“劳动宝贵”价值导向,海盐还积极实施“礼遇工匠”行动,为“浙江工匠”“浙江大工匠”等高技能人才,给予疗休养旅游、健康体检、职工健身俱乐部年卡等硬核关爱举措。高质量举办盐匠智行·赋能成才“海盐工匠月”系列活动,选树10名“盐邑匠才”,在“415大会”隆重表彰。

  如今,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为“一技在身、一证在手”感到骄傲与自豪,推动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劳动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前提。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新时代的劳动者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才能更好地挥洒青春和汗水。

  建设高素养劳动者大军,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是保障。要加快推动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加大在岗培训力度,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鼓励职工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大胆创新、大胆突破。同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养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建设高素养劳动者大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关键。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高素养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可以预见,加快推进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将为县域技能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有了技能人才的坚实“底座”,海盐才能从容竞争新质生产力赛道,才能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涉园
   第04版:精美于城
报头
海盐夯基筑台锻造“盐邑匠才”队伍
总投资5.1亿元高端制造项目落户海盐
海盐实现“源头”活水到“龙头”好水
于城振兴路提升改造完工并通车
本周末学考 海盐两处交通管制
六里村党委:让乡村人气更旺“烟火气”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