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里村党委:让乡村人气更旺“烟火气”更浓

  ■全媒体记者 王培薇

  通讯员 徐纯

  编者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县委组织部、县传媒中心特别策划“党旗飘扬”系列报道,重点聚焦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深入报道在各领域各岗位表现突出的基层党员和党组织,充分展现海盐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今天来看《六里村党委:让乡村人气更旺“烟火气”更浓》。

  “白地老师,最近在朱家门生活得还便利、舒适吗?工作上有什么困难?”近日,六里村的党员联络员来到朱家门文化聚落,详细询问了解入驻文化名人在朱家门的工作生活情况。为了及时掌握朱家门文化名人入驻情况,六里村每月都会组织党员开展朱家门工作室拜访活动,了解各文化工作室发展需求,充分给予文化名人归属感与幸福感。

  近年来,为了挖掘六里村潜在的文化生命力,满足群众多样的文娱生活需求,六里村党委以朱家门为主阵地,全面开展朱家门古建筑群提档升级工程,对多幢清代至民国年间的民宅与3处文保建筑实施修缮、保护。同时,积极邀请11家文化工作室入驻朱家门,将朱家门打造为海盐独一无二的艺术聚落。

  “我是2020年4月底入驻朱家门,四年时间里,朱家门进行了多次升级改造,区域内各类配套设施与生活设施更加完善,给我们更优质的生活与工作空间,我觉得很幸福。”诗人白地告诉记者,在六里村生活的这些年,她见证了老粮仓“摇身一变”为文化艺术中心,收储民房改造成特色文化空间,沿河街区升级为集美食、传统文化商店等为一体的商业街区,也见证了朱家门从门可罗雀到游人如织的变化过程。

  据悉,为了充分发挥朱家门品牌效应,持续提升村落知名度,六里村还积极引进黄鳝汤、老范的壹点心忆、草木间等餐饮、民宿10余家经营主体。同时,创新举办“村田花花游园会”“永不消失的村落”艺术画展、“在田野里唱歌”全民K歌秀等活动,吸引大批游客走进六里、走进朱家门。据统计,2023年,朱家门全年旅游收入约为2500万元,接待游客约25万人次。

  除了全力谋求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外,六里村党委还始终把村民的冷暖记挂心头。“梅雨一过,田里的早稻就要抽穗了。”近日,在朱家门的白地三影内,十余名党员与村民们齐坐一堂,一起制作鲜花草帽,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话家常、聊问题、谈方法。这正是六里村党委每月坚持开展的一项活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村民们畅所欲言。此次,村民徐其良向六里村党委成员询问早稻抽穗后的注意事项。他表示,由于梅雨期间遭遇持续降水,田间积水较多,部分水稻苗受淹严重。

  该村党委成员们认真聆听

  下转2版  上接1版

  村民需求,纷纷给出各自的解决办法。“第一时间到田里去看了实际情况,对积水严重的区域,组织人手及时抽排,首要保证农作物生长,减少村民损失。”六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干周平说,梅雨天进入了尾声,这段时间正是抢晴播种、移栽与采收的关键期,村里组织人员及时帮助解决受淹问题,并积极链接县里农技专家等资源,降低梅雨季对村民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六里村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立足村庄丰富的资源禀赋,全面激活创业创富的发展动能,因地制宜地把村庄整治建设与特色文化产业的开发结合起来,构筑“吃住行学游娱”综合文旅消费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重点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首批“艺术乡建”特色村等。

  在六里村党委的组织带领下,六里村村民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目前共带动解决就业95人,其中固定就业20人,灵活性就业75人,人均每年增加收入3.5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88.68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深化党建引领推动‘艺术乡建’,在持续打造朱家门特色文旅IP的同时,将转水坞红色记忆馆、金九小道、海盐革命烈士墓、陆辛耕故居等红色景点串联,打造一条具有六里特色的红色研学路线,将特有的红色资源用起来、活起来,为乡村带来浓浓烟火气。”干周平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涉园
   第04版:精美于城
海盐一学子入围宋庆龄奖学金名单
嘉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民生实事项目推广会在盐召开
开启电音狂欢 丰富游玩体验
六里村党委:让乡村人气更旺“烟火气”更浓
海盐夯基筑台锻造“盐邑匠才”队伍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