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翁人羽
茶院村位于海盐县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西北部,区域面积4.85平方公里,总人口2832人。村庄自然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发达、生态环境优美,发展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发展方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村、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省级善治村、市级美丽乡村、市级优美庭院等荣誉称号,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0万元,成为该镇(区)美丽乡村的“领头羊”、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围绕“生态味”
美丽乡村焕新颜
深秋时节,笔者走进茶院村,一座座崭新的农家排屋错落有致,房前鸟语花香,屋后茂林修竹。移步换景,走在宜人的村道上,平坦整洁的柏油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道路两旁种满了花花草草,令人耳目一新。
“早些年房前屋后都是柴火堆,河道、街道脏了也没人管。现在新农村就是不一样,大家住着小洋房,开门有小花园,每个月还有志愿者来打扫卫生,连城里人都羡慕我们农村的生活。”村民杨一帆感慨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茶院村全面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积极开展村庄生态化有机更新和梳理式改造提升,统筹推进美丽庭院、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等示范创建,探索构建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于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形成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生态底色更加靓丽、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的农村环境。
为规范村民生活垃圾不分类投放的行为,营造干净、整洁、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茶院村还组建了一支知识储备足、专业能力强的垃圾分类劝导员队伍,定期对村庄开展垃圾分类巡查督导,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垃圾分类不正确、房前屋后脏乱差等现象进行劝导。此外,茶院村还利用“樟下议事”人大代表移动联络站等平台,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人居环境整治建议意见收集等活动。
“检查是其次的,关键的是要去跟村民沟通,告诉他们正确的分类方法,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茶院村第二网格的垃圾分类劝导员金凯雯说。随着环境整治的深入,村民自觉参与的热情不断被激发,加上河道保洁的长效管理,绕村的河水变清澈了,村民的房屋换了“新装”,一个看得见小桥、望得到流水、留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正徐徐展现在人们面前。
突出“未来感”
数字赋能民生服务
“您的血压偏高,平时要注意饮食,少吃咸的食物。”“您的体重超标了,要锻炼身体,多运动。”……今年9月以来,茶院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健康小屋”每天都会有志愿者驻点,为前来检查身体的村民提供健康咨询并针对性地给出科学保健建议。
“数据很专业,但是操作起来一点儿也不复杂,而且所有的检查都是免费的。”村民李大伯说。在健康小屋,大家只需按照机器上的提示进行简单操作,检测仪就会自动体检,体检数据经过科学分析传输到信息平台后存档形成健康档案,还能自动打印体检报告,方便村民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
针对村里留守老人多且日常照料困难的问题,茶院村大胆创新,设计开发了一款健康监测手环,老人子女或监护人可以通过在手机上安装APP的方式与手环进行绑定,随时了解老人的行动轨迹、心率、行走步数、睡眠状况等情况,也可以通过“一键呼叫”进行双向通话。当老人心率、行动异常时,手环还会自动报警,实现对留守老人健康和安全状况进行24小时智能监控的需求。
数字赋能让乡村治理更“智慧”。近年来,茶院村以现代社区建设为抓手,聚焦未来乡村“九大场景”建设,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打造以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服务等为核心的未来乡村数字化智慧平台。投入500万元提升软硬件设施,实现产业、治理、服务、生活、基建、平台等六个方面数字化发展,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乡村生产生活各领域深度应用,赋能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同时,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1612”体系与基层治理“141”体系全面贯通,推进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大平台”向乡村延伸,并整合公共资源嫁接数字化技术,全面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
聚焦“共富味”
擦亮富硒土地“金名片”
秋日稻米香。一大早,茶院村云广农场内,农场主陈奇峰正将一袋袋“富硒大米”打包装车,这些大米将被送往杭州、上海及嘉兴本地市场。“我们的大米是嘉兴地区独一无二的天然富硒大米,好土壤种出好大米,好产品带来好销路。”陈奇峰笑着说。
2014年,陈奇峰流转了茶院村近1600亩土地,成立海盐县云广农场,主要发展水稻种植业。他不曾想到的是,这片土地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宝贵。2021年,茶院村663.37亩的天然富硒地块通过全国首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获得了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学会联合颁发的天然富硒土地标识授权使用证书,经检测,土壤硒元素平均含量达0.40mg/kg。
富硒土壤的发掘为茶院农业的腾飞插上翅膀。近年来,茶院村以5740亩富硒、足硒土地为依托,背靠云广农场、友邦农业两大农业园区,建立富硒农产品试验田,进一步丰富富硒农产品品类,明确富硒农产品质量等级;并与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发展富硒特色农业,建立从生产、加工、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产业链,助力茶院富硒农业产业走稳特色路、打好功能牌。同时,重视品牌建设工作,以品牌建设带动农业整体升级,邀请专家授课,夯实品牌基础;与设计运营公司合作,线上线下齐发力,打造富硒农业展厅,打响“浙北硒谷·养生茶院”地理标志品牌,实现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擦亮浙北全国首批天然富硒土地的“金名片”。
此外,茶院村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乡村风貌,以“千年古刹--金粟寺”为中心,传承发扬“禅修养生”文化,瞄准茶院村“养心”旅游特色文化品牌定位,设计“一环十心多点”格局,聚力打造农、文、旅一体化旅游经济,建立“富硒农业+休闲旅游业”“富硒农业+健康养生业”新型经济增长路径,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进四”的复合发展,全面提升村级产业能级,形成美丽经济发展新格局。
环境美、产业兴、人和谐,茶院村,已成为当地老百姓心里共同富裕的乡村典范。




